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5.5 文言傳的坤卦白話解說

20160911 (108)

【文言的坤卦白話解說】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卦的德性是:坤是純陰卦,是至柔的。至柔是坤卦的體,如果動起來就很剛強,老子引用了這個觀念,所以來說「柔能克剛」。

所以說水是天下之至柔,世界上最 柔的是水,但卻能克天下之至剛,就是不管多厚的綱板枝,在不斷的滴水之下,最後亦必被水滴得穿洞而過,所以表示柔中帶剛的特色。

      「至靜而德方」,坤卦是至靜的,但是不是死寂的,外圓內方的,內在永遠是方正的,一個人假使把自己的精神、人格、修養做好了,自然是外圓內方,形成了至靜而德方的修養境界了。

      「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就是月亮的道理,有一定的常軌,有如大地包容了一切而化成光明,這是說人的修養,是什麼人才應有如此的修養?乾卦是君道,是領導人的修養;而坤卦則是臣道,是來作為輔佐的人的修養。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要柔順,要承上啟下,這就是教我們要站在坤道的立場,坤道是臣道,又是妻道,所以中國講婦女的德性,是夫唱婦隨的品行。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四句話是中國文化開始有的「因果觀念」,大家要特別注意的,我們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最喜歡講因果報應,如果過去沒有研究過易經,便會以為這是來自印度 的,是佛家佛法的觀念思想,事實上中國、印度的東方文化都建立在因果報應基礎上,由此我們可以了解,中國過去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教育、政治、道德等的基礎, 也都是建立在這個因果基礎上,所以大家都怕不好的報應。

       不過因果的問題是宗教哲學的大問題,要研究起來亦是很好的一個課題,幾乎都可以在寫上一本書的。

       佛家的因果,是講本身的三世因果,即前生、現在及後世。而中國儒家的因果觀,則講的是祖宗、本身和子孫三代。就是根據易經這裏來的,這亦是一個歷史哲學,尤其這幾句話,我們都曉得知道是孔子的話,這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不變的道理。

       我們要注意「餘慶」、「餘殃」的「餘」字,餘是剩下來的,餘是有變化的,並不是一定報在本身,這是中國人對因果報應的看法。

       最近一些西方國家如美國對宗教的觀念,已經有了不少的轉變,也都主張宗教不能分家,提出「宗教一家」的口號。其次美國的一般學者、知識青年,也非常相信三世因果,也因為如此,信仰佛法佛教的歐美人士也越來越多,可見「因果」的報應觀念,的確是很真實正確的存在著。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臣弒其君」部下叛變殺掉了君長、老闆的。

      「子弒其父」兒子殺掉父親的。春秋戰國這種例子太多了,尤其是在利害之間,兄弟姊妹之間,許多殺、搶什麼的慘虐行為都發生過。

       「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突然變來的。

       「其所由來者漸矣」!是漸進的,如同易經的法則,一爻一爻,慢慢變來的。

       「由辨不早辨也」,這是辯論的辯,亦是分辨的辨。為何會這樣子呢?因為一開始要去瞭解事情的真相,分辨說明清楚是非的善惡,都沒有來做好,自然就會埋下禍因,而導致君臣、父子相殺的禍端了。

       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這就解擇引用初六爻的話說,學會了易經,腳踏在地上發現降霜了,就要知道寒冷冬天快要來了。都是有前因後果的,就像我們常說的「一葉知秋」的道裡是一樣的。

       春秋戰國的時候,孔子看到當時社會那麼亂!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那麼多,所以提倡孝、提倡仁,一個社會文化的演變也是其來有自的,所以我們看了四書五經很傷感,可見中國這個民族,可怕的一面是不孝、不仁、不義的人太多,所以孔子提倡仁呀!義呀!孝呀!

       但是幾千年來,我們看到幾個真孝、真仁、真義的人呢?孔子這裏就講出中國文明的另外黑暗一面。

       所以在家庭教育來講,就是對一個孩子變壞,沒有題早看清楚;以歷史來講,就是君王不好好領導,不早辨別清楚,所以才會發生動亂。這也是講歷史哲學,也是一個社會史,也是一個文化的發展史,譬如中國文化,為什麼發展到了現在,一直要來提倡自然科學的最大原因。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直就代表正,方代表義。

       「君子敬以直內」,內心修養要絕對公正,自己內心得直,沒有彎曲,不會在內心裏耍鬼。

      「義以方外」,對外面,對人對事,要一言為定,到處合宜,言而有信,規規矩矩。

      「敬義立而德不孤」,所以此時不要怕寂寞,不要怕倒楣,有自己堅信的道理,就會有人來欣賞、跟隨、學習,自然就不會孤獨了。

       「直方大,不習不利。」一個人只要有直、方、大三個字,就是公正、義氣、仁愛,內方外圓,胸襟偉大,像大地一樣,包涵一切。

       「則不疑其所行也」,就能和天下人同心一德了,而不會有人來懷疑他的德行和行為了啊。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成而代有終也。」

       「陰」就是太陰、月亮,「雖有美含之」,月亮的景色光明很美麗,有它的美德在裡面。

       「以從王事」要以美德來作為臣道,來跟從君王成就大事。

       「弗敢成也」,所以輔佐的人是成功不必在我的,真正的大臣要做到「成功不在我」,這是臣道,是地道,也是天地的法則

       「妻道也」等於當太太的,一定要將家庭照顧好,使先生無後顧之憂,成為成功男人背後那個「最成功」的女人。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地道本身無成,但是不要以為本身沒有成救,就是沒有結果嗎?,成功不必在我,別人的成功,亦即是自己的成功,也會得到許多利益的。

       讀歷史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成功的人物,所有來幫忙的人,甚至是幫閒的人,都會有來留名,老實說,如果是旁邊來幫忙幫閒的人自己來幹,恐怕還成不了功業,大家也都沒有成名了,都會被淘汰下去了。

        所以真正瞭解自己有修為的人,是絕對能夠「知己知彼」,不會強出頭的。反而是要找一個人來坐轎子輔佐他,慢慢地抬他幫他,到最後自然大家都能夠成功了。只 是換個角度來看,譬如抬轎子輔佐的人,也要好好地抬,否則坐轎的倒下來,把抬轎的也都壓倒。而坐轎的人也是要好好的來坐好,否則坐轎的翻起筋斗來,抬轎的 也抬不好了。所以彼此在什麼地位,就要做好什麼事,這才是大地的法則。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譽,蓋言謹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春天到了,氣候調和,時運來了,草木都欣欣向榮。這時候知道好時機的來到,就可以出來發展,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像是秋天來了,天地閉塞萬物凋零,時運不濟的時候,那麼賢人、君子碰到這樣的時代,沒有辦法了,挽不回了,只好趕快退隱下來。

        「括囊譽」,就好像自己把自己收起來,放在口袋裏一樣。

        「譽」過著與世無干的生活,講話小心一點,就不會有禍端和毀譽了。

       宋朝的理學家個拚命說孔子是反對道家,反對隱士,我認為孔子不但不反對,而且還很贊成隱士,在論語上我個可以找到許多證據,在這裏更可以看出來。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黃中通理,正位居體。」這個「黃中」是比喻天地之中,這就是中庸之道,是對六五爻的解釋,也是發展出後來的中庸思想,中庸第一章說:「數中和,天地位 焉,萬物育焉。」也就是孟子所說的養氣,「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充塞於天地之間。」就是從這裏出來的。

        所以有了這樣「內聖外王」的修持,內在有了這樣高的修養,通暢於四時和全身的肢體,如果有機會,就可以發揮到外面,發展於事業,就內外合一天人合一,而美麗、美好極了。

       「陰凝於陽必戰,為其嫌於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上六爻的解釋,用的是倒裝文法,分析注解。坤卦是陰,為什麼到了上爻是「龍戰于野」?陰極於陽必戰,等於一群女孩漂流到一個孤島,幾年不見男人,見到一個男人必搶,所以「戰」就有了爭鬥的現象,因為坤卦中一點陽氣都沒有。

       到了第六爻陰極陽生,陽氣要來了,於是這時就發生爭戰了,陰陽交戰,所以稱為龍,龍是看不見的東西,隱隱約約要來了,隱現變化無常。

       但是仍然離不開其同類的東西,因為坤與乾是天地同類,所以亦稱為血,是血脈相承的意思,天玄地黃,是指天地的顏色,互相交雜起來了。

易經中階周易十翼傳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