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何謂大小?昔衛仲達為館職,被攝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惡二錄,比至,則惡錄盈庭,其善錄僅一軸,如箸而已。索秤稱之,則盈庭者反輕,而如箸者反重。仲達 曰:「某年未四十,安得過惡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問軸中所書何事?
曰:「朝廷常興大工,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此疏稿也。」 仲達曰:「某雖言,朝廷不從,於事無補,而能有如是之力。」
曰:「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向使聽從,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 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
【語譯】
福善有大有小,古人有個故事,從前衛仲達為館職,「館職」,一種是教書的先生,一種是服務於政府機關,是有一 天他被小鬼抓去見閻羅王,閻羅王就審判他,叫判官把他的檔案拿出來,每一個人一生都有善、都有惡,就有善惡兩本記錄,在閻羅王、鬼王那裡都有檔案,檔案拿 來之後,看到記錄惡的不只一本,搬了一大堆出來,都是他造惡的記錄,作善的記錄「如箸」
他一生做的善就只有一卷,所造的惡有幾十本之多,把他造的惡和善 秤一秤,看那個重?結果所造的惡還不重,惡是很多,可能是沒有大惡,就好像記過一樣,小過記了很多,沒什麼大過失,所以一個大善就抵「盈庭」之小惡,這一 秤,閻羅王也歡喜了,這個人畢竟還是一個善人。
所以仲達就問了,他說:「我年未四十,這一生怎麼會造這麼多的惡業過失?」閻羅王就告訴他:「一念不正就是惡,」不是說做了惡事,那才叫惡,一個念頭惡, 鬼神就給你記一筆,雖然這一生做的惡不多,但惡念很多,還好他有造一大善業。
這一卷善的內容是:帝王想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他看這是沒有必要的,就建議皇帝不要做勞民傷財的事,皇帝沒有理會他,還是照做,這一卷就是他上書的文稿,仲達曰:我雖然建議,沒有用處,於事無補,朝廷還是照做了。
鬼王說:可見善惡是在念頭,你當時這一念不是為自己,是真正愛護老百姓,你發的這一念在萬民,多少老百姓得利益,何況興這麼大的工程,是用老百姓所納的 稅,能夠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對老百姓都有利,所以這一念,你想想看,影響力有多大,雖然沒做,他的心是真實的,是圓滿的,。如果朝廷照你的建議去做,那你 的善 就更大了,雖然沒做,你的善還是很大。
「大、小」差別是在這裡,就看發心是不是真實,是為天下國家,還是為自己家庭。
【原文】
何謂難易?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夫子論為仁,亦曰「先難」。必如江西舒翁,捨二年僅得之束修,代償官銀,而全人夫婦。與邯鄲張翁,捨十年所積之錢,代完贖銀,而活人妻子,皆所謂難捨處能捨也。
【語譯】
首先引古聖先賢的教訓告訴我們,孔夫子論「仁」,就是仁愛,說到「先難」,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必」是必定,這是一個很好的榜樣,難行能行,難捨能捨,老師得到的供養相當微薄, 兩年的積蓄,他能拿出來,『代償官銀,而全人夫婦』,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江西舒老先生做到了, 一個是捨兩年的待遇;一個是能捨十年的積蓄;都是贖官銀,這就是欠了公款,或者是判了刑罰坐牢,拿這個錢去贖,救濟陷於苦難的一家人。
因為人在世間,必須依賴財物生活,所以捨財是一樁很難的事情,尤其是把全部的財物都捨盡了,這很不容易,這就是向「先難」處去做,就是克己。
【原文】
如鎮江靳翁,雖年老無子,不忍以幼女為妾,而還之鄰,此難忍處,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財有勢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為,是為自暴。貧賤作福皆難,難而能為,斯可貴耳!
【語譯】
鎮江過去是江蘇省會,靳老先生年老無子,鄰居家裡有一個女孩子年齡很小,送來給他做妾,年齡相差太懸殊了,他不忍心,再送她回家,雖然沒有兒子,他也覺得 無所謂,總不能耽誤人家一生的幸福,這也是難忍能忍。有這樣的善行,必然有善報,一定是有善果的。
這就是「難、易」,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把握修善積德的機會,機會 失掉了,以後想做也沒有緣份去做了。
有勢就是有地位、有權勢,有權,積德很容易,幫助別人往往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有權勢的時候,不可以拿著權勢去欺壓別人,應當以權勢多做善事,多積陰德, 易而不肯做,是自暴自棄,貧賤修福就難,沒有財、沒有力量,難而能做,那是非常之可貴。
【原文】
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捨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語譯】
這就是佛門裡常講的「隨喜功德」,隨緣隨力的幫助社會大眾,隨緣的功德太多太多了,略舉十大類,『約言其綱,大約有十:
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 ;第六興建大利;第七捨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這十條皆是真實利益眾生的好事,應當盡心盡力去做,
下面一條一 條來說:
【原文】
何謂與人為善?昔舜在雷澤,見漁者,皆取深潭厚澤,而老弱則漁於急流淺灘之中,惻然哀之,往而漁焉。見爭者,皆匿其過而不談,見有讓者,則揄揚而取法之。 期年,皆以深潭厚澤相讓矣!夫以舜之明哲,豈不能出一言教眾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轉之,此良工苦心也。
【語譯】
『何謂與人為善』,了凡先生舉了一個例子,教導我們怎樣跟大眾在一起,在一個團體裡面帶頭誘導人人修善。『雷澤』是地名,在現在山東省,『深潭厚澤』就是 魚多的地方,年老的人,因為好的捕魚地區被年輕人霸佔了,沒有辦法跟他們爭,所以就在淺水和急流處捕魚,淺水魚少,不容易捕得。
舜看到這樣的情形心裡很難過,他用的方法很巧妙,他有智慧,有耐心,善巧方便,參加他們一齊捕魚,實際上的目的並不是去捕漁,而是想感化這一批人,見到大 家相爭,他不說一句話;如果當中有一兩個相讓的,他就很讚歎,他用這個方法,隱惡揚善,『期年』,就是一年之後,沒有相爭的,只有相讓的,果然真的被他感 化了。
舜王不是說一篇大道理勸勸這些人,他用的是身教,自己做榜樣來勸別人,雖然時間長一點,但是效果會相當的深遠,因為言教不如身教!此正是他明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