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20160910 (19)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1、戒:從消極面說,戒是"止一切惡"。諸惡不作,惡業惡因便不增加。

從凡夫階段做起,到了大小乘聖者的階段,自然不再造作任何惡因。從積極面說,戒是進而"修一切善",諸善奉行,不思回饋,但求"利益衆生"

小乘的聲聞及緣覺(一名獨覺),已能做到消極的止一切惡,若能積極的修一切善,度一切衆生,便是大乘菩薩的層次了。

2、定:大乘菩薩的定,是心念不受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所動,即謂之定。

"外境"經常會為衆生()帶來誘惑、打擊、刺激、情緒失控等種種煩惱,心隨外境變化而生起憂、欣、悲、喜、貪嗔、怨怒、嫉妒等的感受和反應。受到環境牽動,便是亂心不是定心。故要用種種禪修方法,幫助自己穩定內心,使之不受外境的幹擾。

內在的"心境",是指對于自己過去的回憶以及目前心裏浮現出來的種種妄想和雜念。比如有人正在此地打坐用功,突然想到公司裏有事未解決,怕公司的職員處理得不好,猶豫着要不要起身打電話回公司查詢。這究竟是屬于內境還是外境呢?這件事並不存在于眼前,只是自己的心念在困擾着自己,心理的作用擾亂了心境,所以是屬于內境。

也可以說,凡是回憶、推想、憂慮之類的心理活動,都是屬于內在的心境。

一般人經常是處于身心分離、妄念紛飛的狀態,如能做到身心統一,內心的不安及身體的負擔便會消失。倘若能把內外境界統一,便會形成內也是我,外也是我,內在的心境與外在的環境合二為一,便沒有""的感覺了。實則仍有我的存在,只因心念統一,成為一個統一了的我的存在。此時已不以個人的身心為我,而是以全宇宙為我了。

如果僅是方法用得順利,正念相繼,並不等于念念統一。例如在數息時,數得很順,別無雜念,至少尚有三個念頭,在不斷地交互進行:我在數呼吸,呼吸,數目。因此,正在做數息的工夫,並不就是念念統一。

念念統一是只有止于一個念頭,不斷地進行下去,如在數息中,數到只有" ",或只有"呼吸"的一念,這才是前念與後念,念念統一了。

內心與外境的統一、身與心的統一,都是屬于剛剛要入定前之淺定,兩者的層次大致是相等的。前念與後念的念念統一,則是深定。念念統一的境界是很難達到的,但至少希望做到身心統一和內外統一,便能夠摒除妄念紛飛,收攝散亂的心,不為環境所牽,不被情緒所動,就能享受到穩定的自我,是多麼的可貴了。

禪宗的定,則別有勝義,那是"即定即慧"。定的本身就是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從定生慧。禪宗的大師們,靜態動態,皆不離定;因為人的身、口、意三業的彼此關系,如鼎三腳,缺一不可。三業一貫相應即是定;雖在定中,依舊生活起居、依然待人接物,即是智慧的功能。唯有如此,才可能達到真正的禪宗的定境。

3、慧:我們都知道,佛是智慧和慈悲的圓滿者。智慧便是為斷除煩惱,慈悲則是廣度衆生。

一個凡夫,做了善業如未得回饋,心中便會生起煩惱,這便是未有真正的慈悲,也沒有無漏的智慧。倘若你能做了善事,未思善報,甚至有人對你恩將仇報,你也不起煩惱,那你已和"無我"的智慧相應。

具有無我的智慧,才會有平等的慈悲,才能真正的斷除煩惱,才能真正的廣度衆生。有很多人認為佛教徒講的慈悲,就是一味地受辱退讓,無原則的逆來順受,無條件地施舍他人,這是對佛教的誤解,也是一種沒有智慧的見解。佛教徒應當要識己識人識進退,便是智慧,也是慈悲;沒有智慧做指導的慈悲,那就不是真慈悲。

一個從事各項工作的佛教徒,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藉由正業正命,賺取正當的利潤,而得以造福人群,或藉由正修正語,而得以利益社會者,便應該當仁不讓。那才是菩薩道的實踐者,所以佛教徒是積極進取的!就智慧而言,小乘行者只做到斷除自己的煩惱,尚做不到有教無類地廣度衆生。大乘菩薩則在修行成佛的過程中,時時都要做到自利利他,自覺覺人。

本文從臉書 Angela Ney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7591036457&fref=nf分享轉載。

感謝其文章分享,若有不慎侵權!請電話02-23145216E-mail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告知,

立當馬上刪除!

佛學靈界因果精選文章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