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諦的研究(上)
以前看到阿姜蘇美多所作的四聖諦,覺得它是一本平易近人,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四聖諦的內涵及作者的心得,是一本不錯的修行小冊子。
作者提到四聖諦是佛陀第一次開始宏法的內容,又稱為初轉法輪經,它是佛法的最基本的理論之一。但大多數人,卻普遍認為太簡單了,沒什麼好說。反而投入許多心力於深奧的佛理研究而勿略了四聖諦的實質內涵。
在當時,這個論點引起了我的注意,再加上書內一些經文不甚了解其意,作者也沒多敘述或解釋,更加深了我想去尋找原始經文內容來研究它。不過,這個想法在多年之後才加以實現。
以下是我在網路上的電子佛經搜尋到的初轉法輪經,它與我在阿姜蘇美多的冊子所見的雷同,今將其開頭部份轉錄於下:
轉法輪經(三七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聖諦智 ,(知)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
不知你唸完這個經文是否有如同我一樣的感覺?整個經文唸起來很順口,每個字句都似乎懂又好像不懂,而且好像頂囉唆,三、四個 ” 復次 ” 下來,腦袋也不甚記得清楚它的重點是什麼,更不用說要知悉它在講些什麼東東。
對於未曾接觸佛經的我,一看到這篇經文,我可是傻了好幾分鐘,上述的感覺立刻升起。原先期待它能幫助我解說一些過去不懂的名詞,結果也泡湯了,感覺似乎一切又回到原點。
到底佛陀在此初轉了什麼法輪?有人說,就是苦集滅道四個聖諦及其三轉十二行,就是這麼簡單,沒什麼好說的。這個四聖諦是小乘佛教在講的,頂多修到阿羅漢的境界,還是不夠究竟解脫。你不如多看些大乘佛教的教義。
但你講了這麼多,還是沒回答我佛陀轉了什麼法輪?佛陀為什麼要講四聖諦?那佛陀本身又是如何講四聖諦的內容?在那個經文裏可以找到這個答案,最好是原始一點的版本。這是我在找尋四聖諦原始經文過程中,所遭遇到的一些難題。
雖然我不是很看得懂這篇經文的意思,但我也反覆逐字唸了幾回。最近,又再次重看了轉法輪經的內容,突然有通了的感覺,好像知悉它的關鍵詞意為何。讓我們來看轉法輪經第一段內容,俗稱的第一轉四行: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以往,我唸到此 ”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 這句,真不知道它的意思為何?尤其是 ” 時,生眼、智、明、覺; ” 這幾個字在講什麼東東,心中一片茫然。
但今日重讀此句,忽有所靈感彷彿知曉它的意思,特將其記錄下來。我認為它這句話可以用三個層面來解讀,它似乎意指著何謂正思惟?其現象為何?其步驟依序為何?其思惟對象為何?
• 何謂正思惟?其現象為何?
依此義來說,【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即可說明成【當下用正確的想法來思索它,此時,你會同時生起四項東西,生眼:眼睛有看到它,生智:開展智慧於它,生明:明瞭了解它,生覺:覺察覺悟它。】
好像也有經文將其簡化成【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若你在思惟事情時,你注意到本身有此四項特質產生,那可以檢視說明了你的確處於正思惟當中。反之,你可能正在胡思亂想不通半點 ( 負思惟 ) 。
• 何謂正思惟?其步驟依序為何?
若將【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其注音符號“、”改成“,”時,整個句子即成【當正思惟。時,生眼 , 智 , 明 , 覺;】。
正思惟之意思立即轉變成五個分解步驟,【當下用正確的想法來思索它:此時此地,用眼去看,啟開智慧,用心明瞭,覺察覺悟它。】
彷若佛陀在指導弟子該如何的正思惟?首先,現在的你是否真正處在這裏、睜大眼睛去看它,不要閉著眼睛盲目相信它、開展智慧於它,想想它的各種可能角度、反覆用心思考各種角度,徹底用心明瞭它、好好的仔細觀察它,對它有所見悟。
當你依此五個步驟來做正思惟時,你也就自然而然生起了正思惟的四項特質。
• 正思惟對象是些什麼呢?
類似禪宗的一個參話頭的方式,提醒你學會了正思惟的方法之後,你得利用它來好好正思惟四個非常重要的題目。
那四個對象就是何謂苦聖諦?何謂苦集聖諦?何謂苦滅聖諦?何謂苦滅道跡聖諦?
綜合上述三個層面,我們知曉了四聖諦的 第一轉四行 經文的 ” 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 關鍵文字。
唯有,先了解了何謂正思惟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去做佛陀給我們的第一轉法輪的四大功課。至於此四大功課其內容為何不在此做深入的討論,因其每一功課皆非三言二語即可說完,有興趣的你可以先查閱其他相關文章或專書。
我這篇文章著重於在分析轉法輪經的結構內容及其引申之義,首先,若我們將四聖諦的 第一轉四行 經文重新編排整理如下:
第一行: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二行:苦集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三行:苦滅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四行: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這第一轉四行當中,佛陀還用了加強語氣【本所未曾聞法】於每一行中,如同【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這句也出現在每一行中。
若以第一行為例,白話的說法是:
「第一個要做的動作或行為 : 這個苦聖諦,是我 ( 佛陀 ) 及你們 ( 五位比丘 ) 從以前到現在都未曾聽人說過如此的法。
所以你們現在最好用正確的想法來思索它,張大眼睛注視它,不要閉著眼睛或載著有色眼鏡看它,對它展開各種可能的認知,好好的用心去明瞭及仔細的觀察,增長你的智慧與見悟的心。」
佛陀希望五位比丘能夠放下個人成見,好好仔細聆聽這個殊勝的苦諦,心先不要排斥它或忙著批評它;聽完後,你們還有許多時間可以去好好正思惟這個苦諦的內涵。
我也不希望你們只是為反對而反對〔過去的老師或知識〕或是為贊成而贊成〔佛陀本人所說〕,一切待你們個人去好好想過苦諦的道理,跟據你們個人對它的瞭解及覺悟並用你們的智慧再來決定它的去處。
當弟子們依著佛陀的指示去正思惟四個聖諦的內容時,沒多久,佛陀接著又苦口婆心的詢問弟子們其進度如何。
接著讓我們來看第二轉四行的經文內容 :
「復次,苦聖諦智,(知)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
「復次,苦集滅,此苦滅聖諦,已知當知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以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
為了較明確的表示,我們將四聖諦的 第二轉四行 經文重新編排整理如下:〔下標線所示為第一、二轉的不同處〕
第五行:苦聖諦智, (知)當復知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六行:苦集聖諦, 已知當斷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七行:苦滅聖諦, 已知當知作證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八行:苦滅道跡聖諦, 已知當修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此第二轉的經文顯示了,佛陀真的很有耐心的不斷告誡弟子們,你們是否將四個聖諦好好正思惟過了?
若有人仍然沒想通,那就繼續思索;
至於已經知曉四個聖諦的人,不要自滿。
對於苦聖諦的智慧,你們的再次重新思惟它;
苦集聖諦,你們得開始砍斷其收集的路線;
對於苦滅聖諦,你們得自己去印證滅苦的方法是否有效並體證苦滅的滋味;
對於苦滅道跡聖諦,你們的依八正道去修正自己的行為。
如此這般才行,不要只是知道四聖諦的道理就心滿意足,就認為自己已會了四聖諦,要去實踐它才算懂了四聖諦。
剛開始時,讀到此第二轉的經文,總覺得它囉哩叭囌的很煩人,尤其這句【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又重覆了四遍真煩。為什麼不簡化第二轉刪成 ” 苦聖諦智,已知當復知;苦集聖諦,已知當斷;苦滅聖諦,已知當證;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 ” ,讓人比較容易明瞭易記。
但今天再寫時,又覺得它理應如此才對,它不是沒有用的。原來,佛陀又再次強調了四聖諦的重要性及提醒你不要自滿,更要求你進一步將正思惟的對象改為
【復知、當斷、當證、當修】。
好思惟你對四聖諦實踐的功夫如何,你是否已經的確知曉了苦聖諦?
真的斷了自己的收集苦的習性嗎?
真的澆熄了你的苦嗎?
你有看到寂滅苦的利益嗎?
你是否不斷的持續修正自己的行為?如何修?如何正?因有此了解之後,我不敢再認為經文囉哩叭囌,只有期許才疏學淺的自己多努力點才行。
如果,你認為已經思惟瞭解了四聖諦及實踐了四聖諦,就算不錯可以對得起佛陀這個老師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佛陀又開始推你一把,摧促你再把四聖諦轉一轉,又給你另外一層新的四個功課。
所以,佛陀又給你開示了四聖諦的第三轉的內容,其經文如下:
「復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同樣的,第三轉四行跟前二轉類似,文字也蠻冗長的。新的第九至第十二行條例如下 :
第九行:此苦聖諦,已知、 知已出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十行:苦集聖諦,已知、 已斷出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十一行:苦滅聖諦,已知、 已作證出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第十二行:苦滅道跡聖諦,已知、 已修出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這一回佛陀又告誡你,不只要知道四聖諦及實踐它而已,你還得好好檢視一下你做的功夫是否及格了。
所不同的是這一次正思惟的對象改為【 知出、斷出、證出、修出 】,測試你自己是已經確實的知道苦,是否對它產生厭離的心,而且已從苦的煩惱中跳出;是否完全的斷絕所有可能產生苦的通路;是否應證了滅苦行為的有效性,確實可以將苦完全熄滅掉,證得苦滅的利益;是否完全脫離過去的舊習,改依八正道的指導方式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