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覺、眾生覺 自訣:
決絕覺掘嚼爵獗抉噱訣譎攫倔決
許多人談論佛學,
基督教:教你神的基本教義與督促你,所以叫你常做禮拜及懺悔。
天主教:教你以天為主人的道理,所以尊從自然之母不允許你墮胎。
回教:教你回頭是岸的道理,所以每日五回合朝拜啊拉的所在地。
佛教:“人無”教你道理,所以無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一切空空如也。
天主教是『 Yes! Mother 』
佛教是『 No! Man 』
各位菩薩們,今天我們要來談『有情覺』。
不曉得在座的有幾位菩薩知曉今天的題目與你我有關?“甘嘸漾!跟我有什麼關係?
“ 我以前到廟裏時,有時師父會叫我們為施主,我常會感到不自在,
”又來了,又在叫我上納香油錢“。
或稱我為菩薩時,我更加不自在了。
”我一無慈,二無悲。我何德何能可被稱菩薩。這可真折 x 我這個凡夫俗子。
“一直到最近研讀佛經時我才有所了解,何謂菩薩?何謂施主?
若將『施主』及『菩薩』二詞分別輸入丁福保之“佛學大辭典”來查閱,你將會得到以下的答案:
施主 (術語)行布施之主人也。自投資財而開法會或供養僧之人,又葬式之主等皆謂之施主。
菩薩 (術語)具名菩提薩埵 Bodhisattva ,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
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
Bodhi , 舊譯為道,新譯為覺。道者通義,覺者覺悟之義。然所通所覺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斷煩惱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諸法,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謂之大菩提。
Sattva , 譯曰情,或有情,眾生(起世經)有生命者之稱。又作薩多婆,薩和薩,薩婆 薩埵 。
玄應音義二十三曰:「釋有情云:梵言 薩埵 。薩此云有,埵此云情,故云有情言眾生者。」俱舍寶記一曰:「眾生者,即情異名。梵名 薩埵 ,此云有情,梵名社伽(上聲),此名眾生,即與有情體一名異(云云)。」
若你有心深入 Bodhisattva ,何謂『 Bodhi ?』何謂『 Sattva? 』你又將可得到上述的詳細解釋。
所以,簡短的名詞背後有其深遠的義意,其深意非一般口語上的認知。
簡而言之,師父們稱你我為『施主』時,暗示你我是否有常在做布施的行為。
稱你我為『菩薩』時,暗指你我為有情的眾生,而非你我像慈悲的觀世音菩薩。
當然,若你面對一些悲悽的情景時,而你的內心生起一絲絲慈悲的心情並且你願意伸手幫忙做些布施的助人行為。
此時的你就應了“思益經”一曰:「世尊何謂菩薩能為施主?佛言:菩薩能教化眾生。」因為此時的你是身體力行,二話不說以身做則,適時適切的量力而為助人(菩薩)做行佈施(施主),不就是教化眾生的最佳示範嗎?
諸位菩薩們,爾後若有人稱你為『有情覺』時,你可不要太驚訝!否則你也是人云亦云的一族,最好也不要隨意跟人說你是佛教徒,因為你尚未是“明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