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淨信菩薩憐憫末法眾生的請法因緣
佛法從因果中去探討「因緣」的起落,就可以清楚許多事情的發生根源,再從此根源中去反省改善,不去做事件表面上對與錯的追究,如此才能從根本來對治解決問題,所以非常重視緣起緣滅的轉變。
地藏占察木輪的因緣,則是起於堅淨信菩薩對末法眾生的憐憫之心,此因緣有以下幾個重點:
1、堅淨信菩薩憐憫眾生的慈悲菩薩之心。
2、得知末法眾生會遭遇到不知因果惡業的報應,又福淺薄難有善報因緣開智慧。
3、似行善法者只求名聞利養眾多,而難遇善知識來教化開導。
4、此時佛陀已即將涅槃,需要趕緊來請示,為末法眾生求得善巧方便的法門。
節錄原經文…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堅淨信,從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於此眾中,欲有所問,諮請世尊,願垂聽許。」
佛言:「善男子!隨汝所問,便可說之。」
堅淨信菩薩言:「如佛先說,『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 如是之時,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擾。
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瞋、嫉妒、我慢,
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為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
爾時眾生,睹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
以如此等眾多障礙因緣故,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
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渺。
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
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我今為此未來惡世像法向盡,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請問如來。
設何方便,開化示導,令生信心,得除衰惱。
以彼眾生,遭值惡時,多障礙故,退其善心,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中,數起疑惑,不能堅心專求善法。如是眾生,可愍可救。
世尊大慈,一切種智,願興方便而曉喻之,令離疑網,除諸障礙,信得增長,隨於何乘,速獲不退。」
【請法因緣重點註解】
1、請問如來。設何方便,開化示導,令生信心,得除衰惱。
此一請法因緣最重要是在 「設何方便,開化示導,令生信心,得除衰惱。」這一段話上。
因為佛傳法45年,在悟法初期、精壯中期,講演了許多精深義理,或是空性等大法,需要用精進的智慧去用心學習,如有名的「楞嚴經」即是精壯期最積極的經典。
但是到了晚年期,更熟悉「契機施教」明瞭眾生資質千百種不同,業力輕重也各個不一,就會較柔軟務實地來面對弟子眾生,而講演出許多善巧的修行方便法門來,不再要求佛弟子那麼地積極奮發精進,如唸佛法門和此地藏占察法門。
2、如何才能來「開示化導,令生信心,得除衰惱」
唸佛法門簡單易懂,不需要去研修精深的因果空性義理,是極方便的法門,可是如何針對眾生眼前的衰惱困惑,來開示化導呢?
還需要有其他的方便法門來引導眾生,而占察木輪就能以十善惡業的輪相,明白地來開示眾生,沒有模糊或猜疑不明的說詞。
3、爾時眾生,睹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
因為失去「信心」,所以才要想辦法再令眾生能再生有信心,那失去了什麼信心呢?
失去對因果、守戒、行善佈施的信心!
眾生看到世間災亂,憂慮擔心自身和家人的衣食溫飽,當然要處心積慮地去爭取搶奪,各種資源糧食與錢財,哪裡知道什麼因果報應,哪會需要去守戒不可傷害他人,或是懷疑行善佈施,最終功德仍會利益到自己。
在俗世間也常聽到『要顧佛祖,也要先顧飽肚子啊!』心中滿是以自己私利為最重要考量,短視地只顧到眼前的好壞,就是對因果不明白,失去了行善佈施的信心。
其實因果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規矩、法律、交通秩序、道德等,都是有形的因果道理,大家都遵守停紅燈秩序的善因,自然就不會發生被撞的惡果,只是需要讓此因果信心更深入到每個人的身口意之中,才能消弭人世間的諸多厄運亂象。
因此必須要有一門簡易明白的法門,讓大家可以再對因果產生堅定的信心。
4、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
佛法第一核心就是要幫大家明白三世因果,除了經典中的描述,曾體悟修行人的分享,最直接是指內心的領悟,就是自己在禪定中、在修行生活中、在守戒行善佈施中,能夠證得宿世通的領悟,那些經典篇幅的道理,自然融入到心靈的精髓裡,已真正「懂因果」了,許多經典已經不用讀誦,道理也不用多說,所作所為自然地去守戒行十善。
因此也可明瞭為何許多修行人,會「說得多」佛門經典道理無不通曉,隨意都能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可是卻「做得少」無法落實在生活中去實踐,好像只是依著經典裡所寫的「劇本」在演著,而不是真實的修行生活。
這其中之原因,就是還沒證得「宿命通」,而真正領悟到對因果的覺醒, 所以在占察經的上卷,是談到占察木輪的應用,而下卷就談到「一實境界」和「禪定靈修」的修行,可見如何禪定來證得通業,更進一步開啟宿世通智慧,也是此一地藏占察法門的重心與方向。
5、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堅淨信菩薩也更憂心,末法時期眾生因久不信因果,或受到生活困苦的障礙,或受到偏差學習觀念的影響,而造成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都無法能再有這些成就。
佛門中有許多不同層次的功課法門要去學習,雖有極方便的唸佛法門,但也要依「契機施教」的精神,找到最適合自己資質因緣的法門,而唸經、 持咒、 觀想和禪定,都是入門必修的共通功課,只是內容的差別不同。
@ 或是許多人可能因方便而偏執于唸佛,或是偏執於某一法門或法師,而忽略了去省思是否適合自己因緣的問題。
@ 或是有其他意業觀念上的偏差,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瞎子摸象的法執心。
@ 或是對於禪定打坐修持方式的偏差,沒有依照<拜懺.懺悔省思>、<動禪瑜珈>、<盤腿練習>、<上坐調息>、<三密相應>、<放空沈靜>等,階段性的功課依序來做,以為靜坐就是盤腿坐著,這都是不圓滿的學習。
@ 或是對於得道感應通業的質疑排斥,在禪定修持中雖不求「感應」,卻是反向去逃避質疑感應,甚至排斥反感造成另一偏執心。
@ 或是著眼計較於諸多表相小事件,而忘了修行學佛的大方向目標。
在修行禪定過程中,會得到與佛菩薩靈界諸多感應,或通曉過去未來的神通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就如一位醫學院的學生,在經過努力學醫後,自然就會擁有醫人治病的能力。
禪定得道擁有神通能力,問題不是在於是否有無此能力,而是要以受戒行善正念心思,如何善用此能力去弘法濟世,而不是拿來誇耀和圖謀自己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