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惡業報經心得淺述(下)
【三種輪相的簡單認識】
第一輪相 是有十個木輪,有善業、惡業之分:
惡業:
貪慾、瞋恚、愚痴(邪見)、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
善業:
不貪慾、不瞋恚、不愚痴(邪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
這叫做十輪。這裡包括有過去世的,有現在世的,有未來世的因果。
第二輪相 是有三個木輪,第一輪相占察完了,再來問問善業、惡業的輕重、遠近?
占察第二輪相分:身、口、意。這三個木輪不能一起擲,要分開以身、 口、意三
業,三顆木輪分開來占擲的,這裡頭還有個跟第一輪相所擲出的善惡業,相應不相應的問題,需要我們來瞭解。
如果你今生多病,輪相現殺業重,就是「相應」。
如果你這個人做事很果敢,做什麼事都很猛利,懷疑心少,占察出「意業」沒有愚痴,這也是「相應」。
如果你現在懷疑多,卻占察出你沒有「愚痴」惡業,那肯定就是「不相應」的。
第三輪相 是有六個木輪,每個木輪在三面上(留一面空白)
依序寫著一至十八的數字,這是可以單獨來占擲的,第三個就是問現在俗世間的疑問,從一到一百八十九種事相包括很多我們在俗世間會發生、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我們可以先將問題寫好,六個木輪一起擲、共三次,將木輪上的數字合計起來的數目,就是我們所求問問題的回應,共有一八九個輪卦相,看是占察出哪一個輪相來解答我們的心中疑惑。
【受俱足清淨戒】
「地藏王菩薩」告訴我們可以來向他求許多的事。我們可以求占察木輪引導我們來占察得「三業清淨」,以此清淨業相直接來為自己受戒得戒體。
在經文裡也清楚的提到有說,末法求戒,要想俱足這一切戒,而得不到清淨的戒師不懂戒法,因戒律裡有講,如果戒師不清淨,不知戒法來傳授,受戒是不得戒的!那你應該怎麼辦?應該先修懺悔,在道場內至心恭敬供養,仰告十方諸佛菩薩。
再請求地藏王菩薩,來給我們做戒師,求證受戒。所以不論比丘戒、沙彌戒、菩薩戒,很多都不得戒,得不到戒體,菩薩戒除外。
拜這個懺,若三業清淨了來求戒,就可得受戒,就不用再另外受戒了,只要在「地藏王菩薩」面前受戒就可以,「地藏王菩薩」就是我們受戒的本師,這叫佛前受。
澫益大師就是這麼受戒的,他受了比丘戒再求成就,弘一大師也是如此由占察木輪,占察得「三業清淨」,直接由「地藏王菩薩」來受戒的。
然說依占察經拜懺,三業清淨了可以得戒,但是真要由拜懺得三業清淨來受戒也是很難的,一般出家眾還是由人來受戒方便的多,從佛菩薩拜懺得清淨來受戒多半是少數的。
占察懺上說能夠拜懺得戒,其他經上都沒有說過,這也是經由「地藏王菩薩」特別來加持的這麼一個方便法門,也是為了事先預防,真的是「末法時期」時,可能連一個得道的戒師都很難遇到時,只好以這個方便法門來為自己受戒了!
或是說出家眾曾犯了戒律而還俗,但是善根仍在,當因緣具足時,又想要再出家受戒修持,此時也是可以以此方便法門,直接請「地藏王菩薩」來重新為你受戒的。
出家眾若沒得戒,可以自己跪在佛前拜占察懺,清淨了就可得戒。專門為了求戒拜懺,可以專只占察第二輪相就可以的,其他事都可以不用來占。未出家者想出家,沒有認師父,那就可以對著佛前拜,三業清淨了,同樣就可以來剃度出家,就是比丘了。
【誦念一千聲菩薩佛號的道理】
這個念佛號要念一千聲,這是很重要的!為什麼要念一千聲呢?因為念一千聲就代表十至百、百至千意,念到至心了,有了你這個「感」,才會有「地藏王菩薩」的「應」。
如果沒供養十方三寶,也沒有稱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那就表示你的心意是毫沒關係、不重要的、不在意的,就跟我們平常一樣,此時菩薩所能接受的心意,那能和你來相應呢?與菩薩不相應,你就算擲了很多的輪相,也會跟心裡所問的事情不相應的。
一心念念「地藏王菩薩」聖號以後再擲,與菩薩的心意相通了,菩薩就會以輪相來顯現你的問題,這樣你內心想的問題,跟那輪相所顯現的一百八十九種輪相絕對就會相應的。
例如:問這個病能不能好,擲出來說事業能成就,或者這個困難很快就消失,那就不相應了。問病,輪相上告訴你說這個病可以治療,這就叫相應了。
【念佛的莫大功德】
「地藏王菩薩」在地藏經跟占察經上也說了,念了「地藏王菩薩」的佛號,就能減少地獄的病苦,少四十劫的重難,以後再不墮地獄、餓鬼、畜牲三途了。至於這一念的皈依,有些人說,我們光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好像沒說到皈依似的。其實「南無」就是「皈依」,是梵語。反白為皈意思就是反你清淨了。
皈依了「地藏王菩薩」,一心稱念佛號,但是我們還是得再誠心表白祝禱一下,怎樣表白祝禱呢?這在拜懺消業的章節中,我們再來詳細的說明。至於念佛的諸多功德和效力,這在許多佛經、書中,和大師的開示中,都已經有講到非常的多,所以在此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些師兄問我,小孩病了,醫生沒法治療求佛菩薩加持,效果如何呢?當然這是可以得到加持、庇佑的!但是求的時候是不是至心呢?
在菩薩面前,千萬不要想這是個偶像,如果是偶像能加持什麼呢?要想到這是菩薩的化身,祂的法身遍佈一切處,我們用心的來祈求、祝禱,菩薩祂都會來應許、保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