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第三章地藏王菩薩的九華山

20160910 (58)第三章 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九華山
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大是四位大菩薩應跡的四個淨地,分別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其中安徽省青陽縣的九華山,即是地藏王菩薩的應化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里處,原名為九子山,發源於黃山西脈,經過太平、石域,蜿蜒進人青陽縣的南境,方圓一百餘平方公里。

九華山祖傳九十九峰,其中以天台、蓮華、天柱及十王峰等九峰最為雄偉。其中有九十峰峰頂有九小峰,形狀類似嬰兒圍成一圈,背向著外團聚而嬉戲,所以才有九子山之名。此山風景奇麒,山高雲表,各種地形高妙,瀑布、怪石、奇樹、溪流皆有,自古以來常引來很多騷人墨客的讚賞。

《太平御覽》記載:「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名九子山。」

而唐代詩人李白在此遊歷之後,石見九千峰聳立好像蓮花,

所以就寫下「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一詩 :

苗而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倍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九華山的山名,也因此由九子山便改名為九華山了。而李白的另一首詩中云:「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更將九華山的靈秀氣魄顯露無遺。
九華山中多泉溪瀑布,怪石古洞。古松參天,而其間翠竹如海,山光水色,無比的獨特別緻,古往今來,天下名人奇士,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

其中十王峰為主峰,海拔一千二百四十二公尺,由於相對的高度相差十分的大,因此更顯得氣勢磅懶,上俯日月,下瞰雲霞。其中清泉逆石,碧霧擬空,更是奇麗無比。

九華山素有 「東南第一山」的美譽,而山上群峰藐秀,景色清幽,無怪乎很多人選擇來此修行,確實是理想的清修地方。

九華山上最早的寺庵,相傳建立於東晉。在東晉安帝隆安五年(公元四0一年)神僧杯渡禪師,曾經在此山講經傳法,開始創立茅庵。

九華山之所以傳為地藏王菩薩的應化道場,根據《宋高僧傳》卷二十所記載,其因緣是來自唐朝的金喬覺。

金喬覺是新羅(現韓國)王族,在佛陀滅後一千五百年 (永徽四年),攜著白犬善聽渡海來到九華山,看到山明水秀的九華山,便決定在此山修行,結盧七十五年。
相傅金喬覺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在殊勝的因緣中,開啟了地藏王菩薩與中華的殊勝因緣,而其法號為地藏,人稱金喬覺為金地藏。

金地藏在山中的苦修,感動了九華山大地主閔公,閔公心懷善念,對金地藏非常的崇敬。因此,每次設齋供養一百位僧眾時,必定虛讓一個位置,以迎請洞僧 (金地藏)來圓滿一百位僧數。

相傳金地藏為了弘法的因緣,有一次就向閔公乞求一袈裟的地。閔公二話不說便歡喜的應允了。這時只見金地藏將袈裟展開,投於虛空,袈裟偏覆了九華山,於是閔公就全部歡喜的將九華山供養給金地藏。

 

後來閔公的公子依「洞僧金喬覺」出家,即是道明和尚;之後閔公再禮拜其子為師。在洞僧涅盤後,大家都認為他是大願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因此,九華山乃成為地藏菩薩應化在中國的道場。而今日的地藏菩薩兩旁的侍者像,左為道明和尚,右為閔公,就是由此典故而來。

【九華山的開山寺 化城寺】

化城寺為九華山的開山寺,也是山中最古老的寺廟。早在開元末年,有一位名為檀號的僧人,當時為鄉老胡請住於此,廣度大眾。

但是,由於信眾極多,而被當地土豪所嫉妒,就報官加以陷害。而當地官員沒有明察此事,就在焚其居所之後,廢止其傳道。

於是,諸葛節等人就買下檀號的舊地,準備建寺。而傳說此地,也是東晉隆安五年 (公元四0一年)神僧杯渡築寺為庵的地方。

諸葛節等要為金地藏建寺,一時轟動了九華山附近的地方。近山的人,都紛紛回集於化城,大家伐木取石,建築叢林寺院。慢慢的,整座寺宇,就逐漸成形了。

在大殿上,金地藏安置了釋迦牟尼佛的聖像,並於佛壇安立著種種的妙飾,並在寺前建立樓台山門,增加化城寺的莊嚴。最後寺院終於在大家努力的闢建下完成了,金地藏的首座弟子勝瑜法師,應居於首功。

化城寺建成了,整座寺院依著山勢而建,分門廳、大雄寶殿、藏經樓等。
寺內有一個大木架,上面著一座洪鐘,重二千餘斤,鑄造於清光緒年間,輕輕敲擊發出清陽悅耳的聲音,「化城晚鐘」也是九華十景之一。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