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的定義、八卦百象圖心得 103.12.21 易經靈修師資班心得
此次上課的主軸為:八卦的定義、八卦百象圖
一、八卦的定義
傳統的太極(☯)代表了陰陽互補,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一分為二,分開了陰和陽,
即是兩儀;二分為四,即是四象: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分為八,即是八卦;兩個八卦相疊,即成八八六十四卦。
<如圖一>
上課時,老師說易經是周文王所編,其亦有一個說法為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乾、坤、震、離、巽、坎、艮、兌等八卦。
易經每一卦象由六個陰陽不同的爻組成,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由下而上數來分別為:一 ~ 六,最下方的三爻(一~三)稱為「下卦」或「內卦」,最上三爻(四~六)所生的卦稱為「上卦」或「外卦」
說了這麼多,易經這門學問,到底是屬於理科還是文科呢?
大家各持不同的見解,有人覺得易經是需要動腦理解所以當然是理科,有人直覺地覺得是文字寫下的古人智慧,當然是文科啦!
很多事情不只是一體兩面,而是一體很多面,易經也是如此,所以千萬不能落入文字陷阱之中,這怎麼說呢?
以佛家所謂「法四依」:修道者所依止之四種正法,又稱四依四不依。
(一) 依法不依人
又作隨法不隨人、歸於法而不取人。
道者當以教法為依,不可以人為依。
若其人雖為凡夫或外道,而所說之理契合於正法,亦可信受奉行;反之,若其人雖現相好具足之佛身,而所說者不契合於正法,則自當捨離而不可以之為依止。
(二)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又作隨了義經不隨不了義經、歸於要經不迷惑。
三藏中有了義經、不了義經,修道者當以明示中道實相義之決定了義經為依,不可以不了義經為依。
(三) 依義不依語
又作隨義不隨字、取義不取語。
修道者當以中道第一義為依,不可以文字、語言之表現為依。
(四) 依智不依識
又作隨智不隨識、歸慧不取所識。
修道者當以真智慧為依,不可以人間情識為依。
這四不依中,又以「依義不依語」又顯得更為重要,黃老師在課堂中問大家,地藏菩薩本願經作者是誰?
並沒有一個同學能正確說出說作者是誰,地藏菩薩本願經其實是一部具有爭議性的經典,本經雖稱由唐朝時,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梵本譯出,但以下的幾點理由,證明此經部並非是實叉難陀所譯。
此經雖稱係由唐朝時,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但是在唐代所編的佛教威權著作‘開元釋教錄’以及‘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中,卻未收有地藏經。
實叉難陀梵名 Siksananda,非印度人,是西域于闐國人,開元釋教錄’卷第九,詳細地載有他所譯的十九部經,但沒有一部經文名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大家都不清楚作者是誰的情況下,卻對此經典深信不疑,那不是很違背常理嗎?
就像今天如果有人跟你說:有人看到飛碟入侵地球,你會相信嗎?
但如果這消息來源是TVBS或美國NASN發出的新聞,相對可信度絕對比一個不知到哪裡跑出來的訊息來的更有可信度。
回到問題的原點,在易經和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學問中,把經典翻譯成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是件很重要的事,但萬萬不可過度拘泥在文字的敘述當中,否則反而成為文字障而不自知,佛法說的:依義不依語,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
易經中的每一卦都代表一種狀態或過程,易經的本質雖是文科,學習的技巧中反而著重在理科理解部份,應靈活運用,正面思考,了解其實際真正的問題點,引導解決問地才是學習經的根本喔!
二、八卦百象又分為兩種 <如圖二>
(一)、先天八卦:分成天地定位
(二)、後天八卦:分成四時與八方
三、卜卦方法
(一)、直接抽牌
(二)、以卦序取數字
(三)、以陰陽取
(四)、以圖像狀況取以數字
(五)、以數字取:
定義:取三數字,分別代表下掛(數字1)、上掛(數字1+2)、動卦(數字3)
例如:以米卦取出11,6,10
上掛 11+6=17 (乾掛)
下卦 11 (離卦)
動卦 10-6=4 (動在第四爻)
原本『天火同人』變成『風火佳人』
<如圖三>
六、以錢幣取
定義:錢幣背面X
錢幣正面O
XXX => - - o 老陰
000 => 一o 老陽
XXO => 一少陽
XOO => - - 少陰
例如:
6 XXX - - o
5 XOO - -
4 XOO - -
3 OOO 一o
2 XXO 一
1 XXO 一
(動掛在3和6爻)
在未了解易經為何之前,常和朋友到和美去問事情,那個老師總是拿一隻烏龜,和三枚古錢,請我們搖一搖然後甩出古錢,看正面或反面,在旁邊寫下「X」或「``」,真的是有看沒有懂,但結果總是有一定的準確度,所以也都會朋友分享一下:有個老師會算「龜卦」喔,可以去問問看。
上完課才知道,原來他畫的是易經的六爻的符號,只是用了技巧把易經中的陰陽符號「一」、「- -」改成了「X」或「``」,以增加神秘感,現在想起,當初自己還真是孤陋寡聞
學習不同領語的善知識總是會有許多意想不到驚喜和樂趣,在老師身上有挖不完的寶藏,真是期待下周日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