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立志做懶人與小偷上

列印

20161112 (11)讀書要立志做懶人與小偷(上)

前陣子我姐姐來電給我,要我去幫忙教導她的兒子們,如何唸好國中的數學與理化,我回答說:「沒問題,這個我很擅長,這個忙我可以幫。」

見到我的二個外甥時,在正式教課程前,我就先問他們是一個懶惰的人還是一個勤勞的人?舅舅我們當然是勤勞的人。

我馬上就在內心笑一下,的確,你們是很勤奮 很勞力的學生。否則,今天舅舅怎麼會來此教你們如何讀書。因為你們很勤奮、很努力、很花時間從早唸到晚,星期一補到星期六,但每回考試時,它還是它,我是 我,彼此互不相識,成績不是很理想。

接下來,我又會問我的外甥,你們知道自己會什麼考試考不好成績不理想呢?

有想過問題出在哪嗎?只見我的外甥們直對我傻笑默然或說我們不知道。我又再問另一個問題,你剛剛腦袋裏有沒有閃過一下,舅舅,很煩呢!不趕快教我們數學,真囉囌!真不曉得他為什麼要問我們這麼多無聊的問題?

舅舅你真的很煩人,搞不懂你再幹什麼。

你是否也很熟悉上述的埸景呢?不知道,你是否有此三個問題的個人答案呢?

我想你們有許多人是沒有思索過這類問題,我自己小時候也跟你們一樣不知道 要想這個問題,反正讀書就是時間到了爸爸或媽媽叫我們起床去學校唸書,回家後不準我們看電視或打電動玩具,就叫我們去書房寫功課或唸書,大人最討厭啦!

自己就會看電視,自己不唸書只會叫我們要用功讀書。反正,我們也不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至於我們怎麼唸怎麼寫也不太有人管,沒一會兒就跑去跟周公下棋去了或時間到了就上床睡覺,唸進去了什麼自己也不知道。隔天早上又迷迷糊糊的被叫起來去上學,如此一天過一天,做學生的我們似乎很少停下來問自己,我到底學會了些什麼?

今天我就來與你分享一下我個人多年的讀書的心得。

首先,我覺得要把書唸好就要先【立志做懶人】才行。

舅舅你有沒有搞錯,父母及老師都叫我們要好好用功【勤能補拙】你沒聽過嗎?沒人會鼓勵或允許我們去做懶人。當然,沒人叫你們去做好吃懶做一事無成的人,只是【勤能補拙】是一個學生最最基本的態度之一。

如 果你連這個都沒有的話,大概你讀書也不會太好。但任何事都有其範圍及其限制,你真的搞懂了勤能補拙的意思了嗎?舉個例子,就如同你們在學校時老師教了一個 新課程,下課後你又去補習班上了一次,回家後搞不好再請家教指導一回, 然後你作業寫了一回,參考書的習題又不知練習了幾次。

所 以,你們的【勤】奮與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是無法被否認的。

但問題是你是 否有真正的做到【補拙】的效果呢?這個結果可從你在校考試成績,很客觀的看出你是名符其實的【勤能補拙】?還是依然漏洞百出的【勤不補拙】?

若你們是後 者,你最好聽聽我的另類懶人哲學。若是前者,聽聽也無妨,對你也會有點啟發作用。

懶人並不是如你所想的一無是處的寄生蟲,他們也有些特質可供我們學習。

例如,我希望你們能夠學習懶人的名言之一:

【能躺著,絕不站著;能一次搞定,絕不做二次】。

或許你會覺得這句話沒什麼特別,心中納悶著它跟讀書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有這個想法,非常恭喜你,你抓到了幾個讀書的態度與竅門。

第一、你整個人與心的確有在此時此地。

第二、你腦袋瓜也沒在睡覺,它升起了為什麼的唸頭。

第三、你很聰明的會去思索這個那個的二個不同事物之間的關連性。

       如果你沒有發生這個想法,那你得多加油點才行,否則,你很快的就會成為一個【勤不補拙】的學生或者真的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懶人:懶得動腦。

  懶人很喜歡跟朋友說【他能躺著,絕不站著】。對我而言,這句話我會將它詮釋成一個懶人在準備行動之前,他會先去思索有沒有更好更懶(有效率)的方法,絕不盲目的只用站著一招來應對所有的事物,而會想別的方法來取代,儘量用類似躺著的招式,輕鬆地來處理事情。

第二句【能一次搞定,絕不做二次】

也呼應了搞清楚事情各種關係後,再去尋找最有效率的方法,並下定了很大的決心,付諸行動一次搞定,絕不浪費多餘的時間與精力,絕不重覆做無意義的動作二次以上。

不 曉得你在讀書時,是否也像這類【懶人】一樣呢?

所以,我喜歡讀書人要先【立志做懶人】。

對我而言,讀書要先學懶人【能躺著,絕不站著】的精神,讀書時絕不能盲目的胡亂的唸一通,要慢慢建立自己獨特的方 法與主見,隨時隨地要搞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懂了,還是不懂呢?

不懂時,別急著唸它,先安靜下來,想清楚哪裡不懂,再來思索其出路,有無更好更佳的方法,一旦 選定了出路與方法就得付諸行動去練習與完成它,一次搞定,如同【懶人】一樣,要有【能一次搞定,絕不做二次】之做事方法與決心。

我 想這是當一個【懶學生】的最基本條件與做學問的態度。

或許你又會覺得這類【懶人】也不是如此容易做到,某個層面而言他也是蠻勤勞的。

沒錯,的確這類【懶學 生】不容易做到,你得先做一個勤勞的人,努力把問題思索清楚之後, 然後才做一個行動上的【懶人】一次搞定它,雖然有點辛苦,但整個過程【懶學生】只會走一次而已。

不曉得你的勤勞用對地方了嗎?你的懶惰使用得當嗎?

好好思索一下。若你不想做這類【懶學生】也沒關係,那就好好努力做個【勤能補拙】的學生也很不錯哦,只是你得忍受多走幾個回合而已。 講到此處,我想問你們二個基本問題,

一、什麼原因造成有些人可以【勤能補拙】、有些人卻【勤不補拙】呢?

二、你如何知曉你已經懂了或還是不懂?若你沒有第一個答案,你可能六成是【勤不補拙】,四成是【勤能補拙】。

因為,你的腦袋很少去思索『為什麼這是一個問題呢?』。

若你的記憶力又不甚好,那你可能是屬於【勤不補拙】的勤勞者。若記憶力不差,那你可能勉強是屬於【勤能補拙】,只因你重覆又反覆不斷的練習,逐漸累積了資料於你的腦袋中。

若你記憶力不差,再加上一項理解的能力,那你才有可能名符其實【勤能補拙】。

因為,依著你個人的理解能力,不斷的思索與整理個人讀書心得,逐漸將累積了腦袋中的資料轉化成資訊鏈供你所用。

所以,【勤能補拙】的關鍵在於【補拙】二字,既然要補,就得先知那裡拙,再來如何補它。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問你們第二個問題之所在。若你沒有第二個答案,你可能無法做個稱職的【懶學生】。

你 如何知曉你已經懂了或還是不懂?要把書唸好,你得先知你是拙者或不拙者?這個答案簡單,看學校考試成績不就知道了,滿江紅就是自己拙,及格了就表示自己不 拙。

但這個答案我認為只能回答拙與不拙而已,卻無法回答懂與不懂。及格只是表示你【不拙】,你多了點【巧思】,即使你得到八十或九十幾分,很可能只是你的 巧思比別人多知道一些而已,不見得你是懂的。

或許你們已開始覺得我在吹毛求疪 , 太無聊了沒事找事做,太閒了。當然,每個人皆有自己認為的讀書懂與不懂的準則,反正懂就是知道的意思。

我想老師或父母問你們懂不懂時,你一定常回答:懂、知道了、已經會了。

考試成績出來時,老師或父母問你為什麼做錯或考得不理想,你也一定常回答:我不知道了、就是不懂嗎、我不會作答嗎。那到底要怎樣才算懂了、知道了些什麼?

我們讀書當然要讀懂才行,得知道書本中的道理才算。

否則,誰不會讀書,小時候我們會大聲的把書本上的字,逐字唸出來、讀出來,那也是一種 ” 讀ㄉㄨˊ ”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