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的九華山道場

列印

20160910 (73) 地藏菩薩的道場 ---恭錄自文珠法師講述之《無盡的孝道—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雖然誓願弘深,以十方諸佛國土,作為自己成熟衆生的國土,分身塵刹,利樂有情。但其示現于中國的道場,則在安徽省,青陽縣西南的九華山。

九華 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岩頂,如九子團聚之概。自唐代詩人李太白詩雲:‘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之後,便改名為九華山。

九華 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諸峰羅列,怪石峭壁,蒼翠崢嶸。

山中有五溪山色,蓮峰雲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東崖宴 坐,平崗積雪,天台曉日,化城晚鐘,九子泉聲,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勝。山中寺院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園寺,百歲宮,甘露寺,東岩寺等四大叢 林。皆以化城寺為中心。

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諸葛節等為金地藏改建。

傳記,唐代有新羅國(即今朝鮮)王子,名金喬覺,二十歲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于唐貞觀四年,攜其愛犬——善聽,航海來中國參學,到九華山,棲止山中。

後有 邑民諸葛節等上山,見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為食,敬其苦行,發心護法,為建寺院,令其安心辦道。後刺吏張岩,奏知朝庭,改名為化城寺。

據說當年九華山地主之權,是當地富豪閔閣老公公所有。建寺時,曾請閔閣老送地,閔老個性樂善好施,且對地藏比丘,非常信敬,問要地多少?地藏答:‘謹要一 袈裟之地足矣。’閔老認為一袈裟之地,所占幾何?于是慷慨答允。

誰知地藏比丘,撇開袈裟,竟蓋盡九華山峰,閔老見地藏比丘有此神通,驚喜不已,即將九華山 地,全部送出,發願為地藏比丘護法;並命兒子,隨地藏菩薩出家。

後新羅國很多人前來親近學道,道糧不夠時,煮飯常滲拌觀音土(細白如粉之泥土),可見當時 寺衆,生活的清苦,新羅國王,聞知地藏比丘,率衆在九華山苦修,時遣派人送糧食來供養。

地藏菩薩在九華山,住七十五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槃,世壽九十九。

圓寂後,肉身坐于缸內,三年後開缸,顏面如生。後人為建肉身寶殿,又名肉身塔。 鹹豐七年,與化城寺同遭火災,但肉身無損。

同治時重修之肉身寶殿,金碧輝煌,十分雄偉,終年燈光長明,象征菩薩威德光明,恒照幽冥世界,救拔衆生無明暗閉 之苦。因當年的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所以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亦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