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五術王禪祖師 鬼谷子】
春秋戰國的易經演化:鬼谷子,王禪祖師的易經五術說。
易經因為孔子的發揚,略褪下了卜筮鬼神的色彩,而成了儒家學術思想的經典學問,但是在戰國時代,百家學說爭鳴,奇士人才倍出的環境下,終於出了一位中國的五術奇才。
「王禪祖師:鬼谷子」,是為中國五術奇門遁甲的開宗祖師,他的門派門人倍出,最為有名的就是孫臏(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之孫子),張儀、龐涓和蘇秦此四人也 被稱為「鬼谷四友」。也因此將易經的學說開始劃分為「經典」和「五術」的最大淵源,從此讓易經漸漸淪為民間卜卦算命的江湖之術。
或許這也非王禪祖師當初的用意吧!只是由此更可看出易經的廣博性。
【漢朝時代的易經】
經由周朝、春秋、戰國以致秦始皇統一六國,而焚書坑儒,因易經被認為是卜筮的書,而未被焚燬,給大量保留了下來。
所以到了漢朝,易經非常的盛行,因為漢尊崇儒學,而孔子道統的繼承者田何,和其門生都有很優秀的表現和致力於易經的宣揚。
但是其中有一門生「夢喜」,也學以鬼谷子的(陰陽災害)或(卦象卦數)來說明易卦,即是以易卦加上陰陽五行五術的觀念來解說運用,在當初即與正統的孔門易經義理儒學產生很大的衝突。
爾後夢喜的弟子,焦延壽及再傳弟子京房(著有京房易傳),更加以五術之說來發揚,也成為當時盛行的另一易經的學說門派。
另有一位叫費直的人,沿用易的古文來占易解卦,並以彖傳、繫辭傳、象傳、、等翼傳書籍,來占易解卦,也成為當時易經的另一特色。
經過西漢末期的動亂,來到了東漢,儒學又再度地盛行。古文學的研究,使的費直的古文易,受到學家的重視而盛行。像鄭玄、馬融、陳元、、、等,也編纂不少對易經的著作。
因此在此時對易經的解釋,大概就開始分為二種解卦語法系統:
其一:以象數為主,用以卦氣、世應、爻辰、消長、納甲、等。
(此為六親陰陽五行的解法)。
其二:以事物的道理、人道為主,即以義理為主軸,用以翼傳等的書籍內容來解說。
(此為經典的解法)。
【從三國到唐代的易】
在三國時代最有名,首推蜀國的諸葛亮和吳國的虞翻,都是擅長卜筮和醫術及奇門遁甲之術。
但是魏國的王弼卻是支持費氏的古文易,並加以老莊的學說來說明註解,使得到晉朝後太偏向於鬼神之說的五術易數之說漸被摒棄,也使這一部份的易經學說,被摒入了江湖九流之術的民間密學。
到了唐代,孔穎達編纂了「五經正易」,而被認為是易疏之學的集大成者。在五經正義中的易,是採用王弼的易說,是屬於經典之易,以後漢朝以來的象數五術之易就漸漸地衰退了!
【自宋代到清代的易】
宋朝時由於印刷術的發達,使得學術文化也有了高度的發展,歐陽修、胡瑗等名哲,對於易學的研究都有很深入的著作提出。
最有影響的人應是紹雍(紹康節),精通先天象數、春秋,將易經的象數五術之學,又賦予了新的風貌和解說,更領悟不同取卦方法而寫下「梅花易數」等書,開創了另一種卜卦的革命方法。
爾後的周敦頤,被稱為理學始祖,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著作。程伊川和其兄長程明道世稱二程子,其學說後來流傳到日本,成為日本儒教和易學的正統派系。
伊川先生後來和朱羲(朱子),皆採義理經典之說來解釋易學,而與朱子的「朱子本義」合稱為「程傳朱義」。
【明初的黃金策】
易經到了明初,有了劃時代的著作出現,明初的大國師「劉伯溫」(又名劉誠意,因被皇帝賜封:誠意伯),寫下了諸多的五術易學、八字著作,也將易經卦爻和陰陽五行的結合運用發揮到極致,最有名的是,「千金賦」、「黃金策」和「燒餅歌」、等。
其對陰陽五行方位的精深運用,更建立了明朝宮殿、王陵的規模,北京現存的紫京城,十三皇陵等宏偉的建築,幾乎都是根據陰陽五行的配置來建構的。
【易學和佛學的融合】
明朝另一位高僧大師「藕益〈智旭〉大師」,也精深易學之說,而將天台宗的教義融合易學來解釋,並著有「周易禪解」一書,更進一步說明了易學和佛學的相通性。
「藕益大師」另一有名的的註解,就是佛教的占卜專書「占察善惡業報經」,是由地藏王菩薩所傳承的佛門占卜經典,對於有興趣易經的人,此部經典也是非常重要學習的占卜專書,老師也有針對此經典給予重新批註改編,編著有「地藏法門 與三世因果對談之占察木輪相法」。
來知德以「周易集註」而著稱,其書中重視錯卦、縱卦和變卦等運用,是明清易學解卦語法的另一特色。
清初以來,盛行文字獄,使得易學的研究又進入另一番風潮,此時其中野鶴老人所著的「占卜全書」和「王屋山老人」王洪緒所寫著「卜筮正宗」,是專為註解劉伯溫「黃金策」所寫作,而成為近代要進階研讀易經的必讀之書。
【傳統對於「易經」的字義解說】
易經的由來是非常神話、傳奇的!就如同倫語一般並非是一個人所著作的,而是經由許多聖賢先哲不斷加入他們的學識和心得,累聚而成的一套學問。
關於「易」這個字的由來,在漢朝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和清朝段玉裁所著的「說文解字注」中有很詳細的解釋。
一般通俗說法為「日月說」和「蜥蜴說」。日月表示「陰陽」,而蜥蜴則表示「可變化的」!
根據「說文解字注」,所謂蜥蜴說的「易」字事象形字,上面的「日」是蜥蜴的頭部,下面的「勿」則象徵了四肢。
同時蜥蜴的顏色也會隨著環境而改變,所以「易」的本質,就顯現出也是會隨著不同的背景環境,而有著不同的意思,它是可變的!
更可說明人們在漫長的一生中,必須面兌無數的變化,而改變生活的方式和想法事很重要的!而易經的內容便在說明此種變化,告訴我們相同的卦象在不同的環境下,對於不同類型的問題該採取的解說變化,這也是「蜥蜴說」受到認定的理由。
而「日月說」。「日」象徵陽,「月」象徵陰,則是在演譯表示天地自然萬物的生成因素,因此日月合起就成為「易」字了!
【西漢的三易說】
西漢鄭玄曾經簡明地說出「易」的含意。根據鄭玄所說,「易」這個字中,含有三個意思,那就是「簡易」、「變易」、和「不易」。
「簡易」
(易經解卦的第一層次)表示易將自然界的原則,以陰陽二元來說明,簡單容易來瞭解。也表示易經的卦意,是非常生活易懂的,如同我常說的,六十四卦的卦意,簡單的只要國中的國文程度,就能全部通曉明白的了。
「變易」
(易經解卦的第二層次)則是指自然界中有著春、夏、秋、冬的變遷和晝夜的替換,一切都在變化進行中,同時每一刻都在不停的變化中,而易則是在說明此種變化,並教導我們的應兌的方法。
「不易」
(易經解卦的第三層次),更是深入地指出,自然界的萬物,雖有著時時的變化,可是在萬變中,確有著其不變的法則,也就是在複雜多變的萬物中,會存在著一定 的真理和定則,當然這種層次並不是一個初學易經的人所能夠體會的,如同佛學中的「空無」,實卻非是真空,或許在易學的體悟中也能和佛學相會通吧!
這也真正說明了為何,「易經」是個很深廣的哲學,是與佛學同等能醒悟人心的學問,只可惜被一般世俗利慾之人給誤用了吧!